口語表達: 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讓聽眾覺得有收穫?——需依目的與聽眾調整。
主題:口語表達能力的架構(香港大學專家學者提出)
* 構思:與什麼有關?先界定範圍
* 分析:如線上學習,大家以聆聽為主
* 組織:規劃訊息內容,如 PPT 順序
* 轉化:將組織好的內容化為表達
* 監控:隨時調整修正
口語表達與寫作的相似性
* 兩者皆為「輸出」。
* 口語表達具即時性,無法事後修正,需立即回應,強調雙向交流。
功能
* 表達時需關注聽眾的聆聽狀況。
* 聆聽與寫作密切相關。
* 說話教學的活動「不必離開讀寫聽,也離不開讀寫聽」。
* 可用口語討論帶動教學,達成目標。
各階段的口語表達學習表現
表達技巧
* 中低年級:強調口語表達本身。
* 高年級:強調語調、表情與肢體,使表達更生動。
表達內容
* 高年級:能形成自己的判斷,透過提問做出合理應對。
* 發表時,除需有順序,還要有細節與邏輯結構。
表達態度
* 高年級:尊重不同意見,結合科技提升效能(手機、平板錄音錄影)。
教材中的口語表達策略
一年級
* 習作「說一說」單元:聯想、正確發音、用課文句型完整表達。
* 「說」要透過實際練習,一字字累積,才能流暢。
* 先和同學練習,再到黑板呈現(視覺化提示)。
* 學生喜歡自己說的被老師記錄下來。
* 課程中:練習自我介紹。
* 例:佳釧課本與習作對照——上台介紹,聆聽者填評量表。
* 低年級還可進行主題分享、看圖說故事,或聽一聽再說一說。
三年級
* 三上:練習使用適當詞語。課本、習作提供相近詞,先討論再造句。
* 三上下:掌握重點與順序(如先~來到~往上~)。透過練習發表遊玩經歷,培養條理。
* 提供句型鷹架,數位工具(錄音上傳)幫助反覆練習。
四年級
* 四上:發表個人觀點
* 「我認同,因為……」
* 「我不認同,因為……」
* 必須依據文本回應,進而促進理解。
* 四下:
* 《富和尚與窮和尚》:提出看法、理由與原因。
* 語言是思考的結果。
* 會說才能再寫——如從角色性格特質談理由。
五年級
* 五下:
* 體會聲音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調變化。
* 同一句話,不同語調有不同效果,深化孩子對聲音的理解。
* 廣播劇:注重音效,依故事情境設計。
* 朗讀指導:運用朗讀符號,提醒聲情表達。每單元至少練習一課。
六年級
* 六下:
* 注重主題、細節與結構邏輯。
* 看圖說故事:依事件脈絡、時間順序安排內容。
* 低年級練習四格漫畫,高年級則單格。
* 演講稿:掌握要點,加入故事(記憶點)、標語(加深印象)。
口語表達教學的學習要點
* 低、中、高年級循序漸進,逐步提升。
* 但若因考試壓縮時間,則難以深耕。
* 一個單元中可規劃:一課寫作、一課閱讀策略、一課說話。
口語表達的實踐課例
低年級
* 看圖說故事,給予鷹架,用圖像結構策略重述內容。
* 提問貫穿故事:主角發生什麼事?然後呢?最後怎麼了?
* 《國王的新衣》:看圖排順序→說→寫。
* 課外:透過故事結構練習聽、說、讀、寫整合。
* 跨域:生活課、數學課,也能用圖形創作進行口語發表。
中年級
* 看圖「編」故事
有彈性發揮空間,讓每一位孩子都練習說話。利用兩到三分鐘時間去思考,內容要和主題相關。發表時組內要有共識。四格~要有提問鷹架:什麼時間?什麼地點?人物?表情?
起因:為什麼趕時間?他心裡在想什麼?
經過:發生什麼事讓他想要改變自己?能看到小孩發想
結果:用了哪些方法安排時間?給主角什麼感受?
四格漫畫邊故事可以讓孩子去討論。
課程分享:「未來購物中心開賣啦!」孩子的購物台發表,練習推銷。
* 《請到我的家鄉來》:
* 先讀文章,抓重點寫在便利貼。
* 小組討論特色,條列式重點→再寫再說。
* 搭配「新北地圖繪本」觀察地方特點,訓練觀察與表達。
* 口語與寫作並進:寫作改寫、賞析、回饋,最後完成仿寫。
高年級
* 《智救養馬人》:
* 練習有順序的勸告,討論如何說服朋友。
* 小組討論→上台發表,學習結構與能力。
* 採訪練習:
* 學習開場、問候、追問,從聽聞內容做合理應對。
* 前中後歷程,最後整理成文章。
評量方式
* 廣播劇:朗讀記號、音調分工,小組練習後正式錄音。
* 互評:欣賞彼此作品,依評量向度給予回饋。
* 運用科技:如學習吧平台,中午播放朗讀讓學生練習。
* 回饋:來自同儕、家長、老師。例:家長在聯絡簿上回饋,讓孩子更重視練習。
架構方法
* OREO 表達法(Opinion, Reason, Example, Opinion)。
總結
每一次開口,都是思維與情感的交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