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

【翻轉教育研習】114.8.18 我在衿綺隊長身上看到的驚奇大發現——以終為始,莫忘學科本質



       加入《翻轉教育》網站會員的好處,除了裡面有眾多資源能瀏覽下載之外,還有不定期的免費研習能夠參與。今年暑假期間,一看到有衿綺隊長的《給老師的數位備課工作坊》實體研習,當然要手刀報名啦!
       第一次來到親子天下會館,一進會館就被櫃檯的書深深吸引。光擺放的繪本書籍、周邊玩偶、場景擺設,就可以站在那邊研究許久。
這次衿綺隊長的分享共分為上下半場,上半場主要是心法,下半場則是實際操作。關於上半場的心法筆記我主要紀錄下列幾點:
ㄧ、數位工具心法
後疫情時代數位教學興盛,市面上數位教學工具如雨後春筍。衿綺隊長提供了五招數位備課小撇步:
(一)AI輔助——省時備課、提升互動、快速回饋並檢核
一個學期只用一個功能,教學生正確的使用方式。隊長就曾帶學生玩「相機app」就玩了一學期。
(二)以終為始——先定作品、再訂鷹架
一個學期的數位成品不用多,像國語課一個單元有三課,選擇其中一課嘗試即可,連做筆記也是一個單元只有一課做數位筆記,隊長提醒我們:「長路緩行」。
(三)善用原生app與模板——免網路、功能足、開啟快,自動存擋且學習門檻低。
平板內建的iwork,就可以省去很多需要網路的困境。尤其只要天氣不好學校網路就很容易卡卡,內建的iwork就可以省去很多問題。
(四)一站整合——選擇能多元應用的平台
選擇一個好用的工作平台,如:Padlet,所有的學生作品都放在那裡。讓學生和自己都能熟悉該平台操作。
(五)AIPACK工作流——有系統流程,更聚焦

       從備課撇步、生成式AI在教學上的幫助、在不同課程階段時的不同工具使用、數位表現的樣式、領域的多元應用……隊長時時提醒著大家:數位工具應是如何「輔助」教學,而非取代。

二、生成式AI教學上的幫助
      自AI時代來臨,很多人擔心的是「教師工作會不會被AI所取代?」也就如隊長提醒的:AI是扮演「輔助性」角色。以「製作影片」為例,我們可以問AI如何拍影片?從AI回答中去提問去學習。或者我們也可以訓練一個機器人,當學生作業上傳時能即時回饋學生作業情形,肯定做得好的地方,也能馬上回饋可以改變的地方。

三、該用哪一個AI?
      我們應視教學現場,選擇決定使用的AI。如果是通用型,如:ChatGPT、Gemini,備課時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備課構想丟進去,可以詢問哪裡沒想到的地方,提升思考盲點。在這些App中AI指令很重要,和ChatGPT的互動就是在梳理自己的想法。
示範一:三國演義的圖稿。
指令:
    1. 明確任務:請生成一張 《三國演義》風格的背景插畫圖卡。
    2. 角色定位——學生:上面能讓「學生」完成自己輸入資訊。
    3. 限定條件:場景為【草船借箭的夜晚江面】,畫面有大霧、箭矢射向草船、江水波動,風格為古典水墨插畫+簡潔設計。
    4. 輸出格式:留有文字空白區,方便學生創作,輸出比例為直式。
當學生做了一張三國圖卡,全班就會有28張圖卡。學生就能整理角色人物當作統整。

示範二:我的少年夢(《翻轉教育》可下載)
      一樣用「明確任務」、「限定條件」、「輸出格式」、「角色定位」下指令,讓AI生成漫畫格式。

四、數位在課堂中的表現形式
      數位在課堂中的表現形式,隊長分了四點來介紹:
一、文字
       像是宣傳海報,或是模擬Instagram來紀錄生活。備課時我們可以思考現在流行的是什麼?再透過數位融入教學中。
二、聲音
      老師可以提供影片,去掉聲音,訓練孩子表達力。這方式除了能讓學生練習口說,還能讓學生體驗如何當一個配音員,非常有趣!
三、影像
      如:訪談影片。
四、繪圖
      進行詩歌教學時,可以回到詩的情境去想想畫面。

不論是何種形式的教學,都必須以終為始,先想清楚學生的作品再回推教學,能讓學習更聚焦、備課更有效率。

Q&A時間:常有人擔心讓學生使用AI,就會依賴AI?
隊長:
      AI的使用會讓我們忘記思考直接複製,因此教學現場裡我們對AI的後設認知非常重要。我們一定要收起平板,思考AI剛剛跟你說了什麼?你覺得哪裡有疑慮?一定要小組對話,討論剛剛講的不太好的地方在哪裡?教師必須帶著學生做後設認知,而非直接把學生放AI活動。因此在教學上,我們不是直接丟AI使用,也要帶著學生抽離做思考,並且將思考歷程記錄下來。

下半場實作
ㄧ、Keynote
      隊長分享了用ChatGPT生成主播台,然後放到Keynote裡面,讓學生練習開鏡頭錄影,插入「影像圖庫」可放置多張照片。

圖片說明:
      這是向ChatGPT下指令所生成的主播台。隊長教我們的指令是:「請幫我生出一張Keynote背景圖,前面要有主播台,上面不要有人,因為學生要投影在上面。後面要有一個能放圖片的長方形空白背景。」如此反覆修了三次才生出我想要的背景圖。
      接著,我們按Keynote正上方的「照片圖示」,點開「影像圖庫」,將影像框調整成長方形空白的大小,然後按「+」插入多張照片。
     


教學小妙招:
       隊長分享了可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暑假遊玩的過程。這項功能無論在開學新班相見歡,或是舊班長假久別重逢,都超有意義!

     若是要製作成錄影功能,可以同樣按下「照片」,點選「即時影片」,再按下右上角邊「刷子」,點選「背景」,就能呈現出自己的頭像。

      錄影——蘋果系統為了顧及客戶隱私,通常會把麥克風關閉。所以把麥克風點開,所以錄影前要先「長按」,把麥克風打開才能開始錄影。



錄影小撇步:
      在進行錄影的開頭要先數「1、2、3」再開始錄影,結束後也是。因為之後影片開頭和結尾都會切除。

二、Pages
(一)記錄校園

      Pages有許多內建的模板,我們用「圖片暫存區」記錄校園。
      這邊隊長有分享一個控管學生準時回教室的小撇步:就是學生出教室前,老師可以先帶學生設定平板中倒數計時器。等時間一到鬧鐘一響,班上孩子都會陸陸續續回來。這招不但能規範學生的時間,同時學生也不用一直看錶注意時間(尤其很多小孩都沒有戴手錶)。



      在輸入文字時,如果學生打字速度較慢,也能用「語音輸入」的方式輸入文字。常常和平板講話,平板抓到的字就會比較精準,效果也會最好。

圖片說明:我拍攝的《親子天下》場景,以及對親子天下偷偷告白~

(二)電子書
      可以玩故事仿作。隊長舉的例子是:《羅伯特換腦袋》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玩數位版的時空膠囊,讓學生升到國中會考後再回來看,數位能很方便地蒐集學生作品,且好提取、不佔空間。

(三)班級手冊
      這個根本是現場老師的開學大禮包!
      裡面有學生的自我介紹,還有認識同學的破冰活動,以及讓學生反思的小天使小惡魔活動,不只是數位學習單,同時也反映出老師的班級經營。
整個活動下來,也能從小細節地方看到隊長班級經營上的細心。除了剛剛拍攝校園時運用的          「倒數計時」功能,airdrop的進行上也看到了隊長的巧思。平時我們運用平板airdop給學生時,常花了好多時間在確認哪些學生沒傳送到?浪費了很多上課時間。隊長的妙招是:
下課時間先airdrop給組長,然後讓組長airdrop給組員。
      有時上課臨時要airdrop檔案給全班學生時,有零星幾位一直遲遲收不到,隊長就會把平板放在講桌上讓這些學生自己上來按傳送,自己則是繼續講課。如此一來不會打斷課程的進行,也能讓學生解決傳送問題。
 
       整場活動下來必須老掉牙的說一聲:「真是收穫滿滿、含金量極高!」研習的主題是《給老師的數位備課工作坊》,雖是標題中提了「數位」,但整場主軸依舊是擺放在學科課程和班級經營,而非數位教學。我想隊長真正想傳遞給老師們的是:莫忘學科本質!數位自始至終都只是個輔助型工具,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快進入學習、投入課程。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